DICE 的一位開發人員告訴我,在為《星際大戰:前線 2》製作單人遊戲組件時,重要的是它不僅是一個星際大戰故事,而且是一個前線故事。 《星際大戰》的故事可能涉及一個農場男孩或一個具有隱藏原力天賦的鬥士發現自己的命運,但這不是前線。這是一個關於在星球大戰宇宙中完成任務的普通士兵的系列節目。
這裡確實如此,但也僅止於此。它的主角艾登·維西奧 (Iden Versio) 是地獄小隊的成員,這是一支精英帝國突擊隊,他們在地面上和在 TIE 戰鬥機駕駛艙中一樣致命。這個自負提供了多種遊戲玩法,並讓你在一個跨越《絕地大反攻》和《原力覺醒》之間的原創故事中佔據一席之地——但她肯定不是一個普通的咕嚕聲。
我的演示從一個擴展的故事序列開始,故事發生在遊戲早期第二顆死星墜落之後。艾登去見她的父親,一位帝國海軍上將,父親選擇允許她參觀已故帕爾帕廷皇帝的信使機器人,以「紀念」她。它以一種超凡脫俗的優雅移動,頭盔螢幕變成了帕爾帕廷臉部的全息圖像,告訴他們執行「餘燼行動」。 (漫畫迷們會從《破碎帝國》系列中認出這一點。)艾登的父親指出這些命令很不尋常,她催促她提供更多信息,結果卻讓信使機器人擺出了威脅的姿勢,並告訴她她沒有獲得授權。她臉上的懷疑,以及她被解僱時的回頭一瞥,暗示著這是邁向可能的救贖弧線的第一步。
實際遊戲從艦隊受到攻擊時開始,艾登衝進她的鈦戰機駕駛艙擊退叛軍入侵部隊。她輕蔑地稱他們為“遊擊隊”,並承諾他們在恩多獲勝後不會這麼快再次取得勝利。當我在主力艦之間轉向,瞄準 X 翼和 Y 翼,甚至幹掉一架封鎖突襲者時,太空戰鬥立即讓人感到熟悉和自然。俯仰和偏航平滑而敏捷,讓戰鬥機感覺極具機動性,這與《星際大戰》的經典非常吻合。
在艾登駕駛她的 TIE 進入義軍巡洋艦的登陸艙後,演示隨後切換到步行部分。這是我看到《前線 2》所提供的大部分內容的地方,用各種小工具和技術擊倒叛軍士兵。在不干涉的演示中,我看到了一次秘密行動,潛入士兵身後並透過近戰殺死他們,讓其他人毫無察覺。在我自己對同一部分的處理方法中,我沒有那麼微妙,輕鬆地擊落敵人,只是偶爾使用我的手榴彈或震動機器人。
為了新聞演示,艾登在遊戲中的這一點有點被壓倒了——開發者往往對我們很寬鬆——所以這在實際實踐中肯定會更困難。我從未感到太大的威脅,但這也意味著我從未覺得有必要躲在掩體後面或特別小心。在消滅敵人時簡單地掃射是很容易的,但也可能不能代表最終產品。我想我的猛烈攻擊方式需要的技巧和技巧比我實際付出的要多得多。
當艾登到達任務的主要路徑點時,我必須抵禦一波又一波的士兵,因為我的機器人助手切割(又稱駭客)了太空船的內部系統。它展示瞭如何將點防禦等傳統多人遊戲目標融入單人遊戲任務中。當這個目標完成時,演示就結束了,懸念十足的結局可能會將艾登拉入太空真空。 (她可能會成功。)
這是一次很好的展示,展示了活動的作用以及其主角所提供的多功能性。更重要的是,它解決了第一款遊戲中的一些主要問題。單人模式的增加本身對於錯過第一款遊戲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福音,但更重要的是,它似乎正確地進行了前線戰役。它並沒有嘗試使用這些系統來完全建造另一個遊戲。相反,它採取了實地方法,並用一個更有能力但不是超人的英雄來增強它。它是否能始終保持這種勢頭還有待觀察,但動手演示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