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鬥惡龍》和《我的世界》似乎很簡單,但這是描述《勇者鬥惡龍建造者》最簡潔的方式。雖然這兩種遊戲風格肯定都有,但我對《建造者》的早期印象讓我感到不知所措,並希望它能更好地以一種不矛盾或膚淺的方式將兩種遊戲風格融合在一起。
《勇者鬥惡龍》的故事發生在阿雷夫加德的奇幻世界中,這裡是人類和許多生物的夢幻家園。不幸的是,阿雷夫加德陷入了一種奇怪的黑暗之中,這個世界和其中一切的命運掌握在一個小男孩的手中。
它的許多早期元素直接取自經典日式角色扮演遊戲。不太可能成為救世主的英雄,世界陷入了不起眼的黑暗,許多 NPC 頭頂上都帶有感嘆號,需要引起注意,甚至角色退出房間進入主世界時發出的腳步聲。
但是,它也是一個自上而下的 Minecraft 風格的沙盒建構器。就像《白痴》中的場景一樣,阿雷夫加德的人們無法創造或建造任何新東西。所以,這取決於孤獨的英雄建設者布蘭登——是的,這就是他的名字,是的,遊戲也取笑了他——重建世界,恢復人們心中的光明和希望。
這是透過接受涉及製作和建造各種物品的任務來完成的,從簡單的治療霜到修理房屋和收集食物。事實上,我在演示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與我最近建立的小鎮上的一位新公民交談上,他的需求清單幾乎無窮無盡,一個又一個教程連結在一起。我修理了她的房子,鋪了床,尋找食物等等。雖然我理解這款遊戲想讓我了解其基本機制的誠意,但它並沒有給我留下最積極的印象,特別是考慮到《我的世界》的優勢在於鼓勵玩家透過實踐來探索和發現。用滾動文字向我解釋遊戲的各個方面並不像我自己走出去與世界互動那麼有趣或引人入勝。
為了獲得建造所需的材料,布蘭登將不得不在他的基於方塊的世界中徘徊,猛烈地粉碎擋在他面前的任何東西,直到它爆裂成代表該物品或物質的簡化圖標。大型植物會分解成草葉,從地面伸出的棍子會轉化為折斷的樹枝,地面可以凝結成可收集的泥土立方體。
也就是說,冗長的教程和直接從《我的世界》中複製/貼上的世界並沒有添加任何個性,使勇者鬥惡龍建造者從同時代的沙盒建造者中脫穎而出。而且,它對日式角色扮演遊戲的堅持似乎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它的發展,因為它將所有遊戲系統視為需要解釋的複雜戰鬥機制,而不是創意人員享受的白板。在完整的遊戲中將這兩者合併可能會很困難,因為沙盒建構器和日式角色扮演遊戲都旨在實現截然不同的目標。
管理也是一個挑戰,因為控制器選單導航甚至無法與 PC 的滑鼠和鍵盤的優勢競爭。在《勇者鬥惡龍 建造者》的菜單中循環瀏覽物品和材料感覺很麻煩,需要層層導航。也許發佈時情況會有所改善,但這個預覽版本在執行過程中感覺有點空洞。
《勇者鬥惡龍建造者》的世界和角色都很迷人,風景也很漂亮,英雄需要重建而不是破壞來拯救所有人,這一前提是對典型慣例的巧妙詮釋。這也是一個簡潔的概念證明,展示瞭如何將兩種截然不同的遊戲融合起來創造全新的體驗。我希望演示版根本沒有公正地呈現完整的遊戲,因為早期的印像是這種體驗缺乏深度,並且在整合來自多個來源的想法同時創造新鮮事物方面做得不夠。
《勇者鬥惡龍 建造者》於 2016 年 10 月在 PlayStation 4 和 PlayStation Vita 上發布。
*註:此預覽是在新聞發布會上進行的,食品和飲料由 Square Enix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