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類繁多的現代電玩遊戲類型中,有一個遊戲子集為玩家提供了使用現實世界收藏品來獲得各種遊戲內福利的機會。這些「玩具栩栩如生」的遊戲吸引了模擬世界和數位世界的玩家,為擁有有形物體提供無形獎勵。任天堂的各種 amiibo 以及現已停產的 Disney Infinity 產品系列都符合這一理念。不久之前,育碧還沒有狗參與戰鬥——但現在他們有了。 《星鏈:阿特拉斯之戰》是育碧進軍玩具化領域的作品,儘管開發人員對這類型的詮釋確實令人欽佩,但與數位體驗相比,實體體驗卻顯得乏善可陳。
超越無限
《星鏈:阿特拉斯之戰》的核心體驗可以比喻為掠奪射擊遊戲。玩家選擇他們的英雄和他們的飛船,並且可以在行星上飛行,為不同的盟友或派系執行任務,消滅逐漸強大的敵軍,並獲得不同的升級,只是為了在他們喜歡的時候跳回更多以情節為導向的任務。
這確實是一個熟悉的方案,但《星鏈》以太空船為中心的基礎讓遊戲玩法變得更加有趣。在行星表面,太空船懸停在離地面不遠的地方,玩家可以根據需要盤旋、掃射,甚至跳躍。玩家可以隨時按住按鈕飛向太空,讓動作變得更自由。共有七個不同的星球可供探索,每個星球都美麗而廣闊,被發現後,玩家可以隨意穿梭於任何一個星球之間。
![](https://d1lss44hh2trtw.cloudfront.net/resize?type=webp&url=https%3A%2F%2Fshacknews-www.s3.amazonaws.com%2Fassets%2Feditorial%2F2018%2F11%2Fstarlink-battle-for-atlas-review-shacknews-04.jpg&width=986&sign=n6UBJa3FS75UVCSJiOeeZ_s-xgFgl_K8Y-FYoCveKjw)
有幾種不同類型的任務可以參與,但確實缺乏多樣性。大多數任務涉及追蹤或放置各種物品,清除成群的敵人以奪回一個區域或基地,或在完成程序時保衛熱點免受成群的敵人的侵害。到處都有支線任務:玩家可以隨時按下按鈕來調用新任務,識別獨特的動物群,尋找特定的材料,或只是探索地圖。還有與一些非常大的生物的戰鬥,儘管這種情況很少而且間隔相對較遠。
育碧值得特別讚揚,因為它讓《星鏈》的基本遊戲玩法感覺如此出色。說實話,自從 1997 年《星際火狐 64》發布以來,我還沒有玩過一款飛行和射擊遊戲如此精緻的遊戲。登陸一個新星球並立即消滅軍團壞人的殖民地也同樣順利,而且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沒有為某種目標而努力。更好的是,這是一款可以玩幾分鐘或幾個小時的遊戲,這是任何年齡的遊戲玩家都可以欣賞的。
定制中的定制
《星鏈:阿特拉斯之戰》最大的吸引力之一是船本身,它們提供了近乎壓倒性的客製化水平。飛船可以在任何給定時間進行熱插拔,機翼可以隨意安裝甚至堆疊,只需按幾下按鈕即可安裝或修改武器(或者透過使用星鏈的實體玩具——稍後會詳細介紹)。定製程度如此之大,以至於玩家可以在同一艘船上擁有四個不同的機翼,以任何他們喜歡的方式排列,每個機翼為速度或機動性等屬性提供不同的獎勵。雖然任何時候只能安裝兩種武器,但玩家可以將它們應用到他們選擇的船的任何一側,甚至可以根據需要將它們放置在向後開火的位置。
![](https://d1lss44hh2trtw.cloudfront.net/resize?type=webp&url=https%3A%2F%2Fshacknews-www.s3.amazonaws.com%2Fassets%2Feditorial%2F2018%2F11%2Fstarlink-battle-for-atlas-review-shacknews-01.jpg&width=986&sign=24ATBZCup6DuuuoKrJgA3wg28CuvZOO_HY4PBOpmKd8)
由於 Mod 的可用性,定制只會變得更加深入。 Mod 隱藏在各個行星上,由敵人掉落,甚至作為任務獎勵提供,可以讓玩家微調他們的武器、飛船,甚至母艦,提供一直延伸到行星前哨站的升級。裝甲模組、武器模組、助推器模組、核心模組,這樣的清單不勝枚舉,在遊戲開始後的短短幾個小時內,玩家甚至可以開始使用較弱的模組來製作更強大的模組。
所有這些元素都會帶來一種令人畏懼的體驗,至少在一開始是如此。適合探索的船隻和機翼可能不是戰鬥的最佳選擇,而玩家熟悉或方便的武器可能不適合對抗某些類型的敵人。感覺就像《星鏈》在敦促玩家不斷更換翅膀和武器,即使他們的本能是找到一種有效的裝備並堅持使用。因此,像我這樣的玩家可能會開始依賴他們知道並不理想的特定設置,只是為了避免不斷切換到不同的裝備。
安裝起來
所有這些與客製化有關的潛在困難只會因《星鏈:阿特拉斯之戰》的實體組件而變得更加複雜。如果需要,玩家可以去商店購買船隻、機翼、武器和飛行員的小型複製品,這些複製品可以透過使用控制器配件部署在遊戲中。玩具本身感覺很棒:它們非常細緻,笨重得令人愉悅,而對於船隻來說,它們大得驚人——大到足以輕鬆地讓控制器相形見絀。它們有點貴,但絕對不會給人次充好的感覺。
![](https://d1lss44hh2trtw.cloudfront.net/resize?type=webp&url=https%3A%2F%2Fshacknews-www.s3.amazonaws.com%2Fassets%2Feditorial%2F2018%2F11%2Fstarlink-battle-for-atlas-review-shacknews-03.jpg&width=986&sign=jwWlq4d7fl7bU9-FI5BZDpfXxRXSXsGPtanMCfZWQWw)
至少對我來說,問題在於所有船舶和武器自訂都可以透過遊戲內選單輕鬆完成。而且,正如我之前所說,不久之後我就在遊戲中達到了這樣一個階段:我寧願使用無效的裝備,也不願在這裡或那裡浪費幾秒鐘的時間來更換裝備。除了它作為一種新奇機制的價值之外,我無法想像進入交火只是為了暫停遊戲並開始在一系列玩具中尋找我需要使用的槍 - 更不用說對這個過程感到滿意了。
考慮到《星鏈》敦促玩家使用盡可能多的飛船、機翼和武器,這種想法似乎更糟。如果他們的裝備不斷變化,玩家永遠沒有機會真正接觸到特定的組件,那麼為什麼要保留這些組件的物理表示呢?實體玩具也不提供任何獨家組件——至少目前還沒有——所以根本不需要玩具,特別是如果玩家選擇遊戲的豪華版。
口味問題
我完全有可能不明白玩具變成現實的整個過程。擁有可以在遊戲中帶來好處的收藏品的想法聽起來不錯,但在飛行中交換船隻、武器和翅膀充其量只是一種新奇的感覺。開發團隊似乎明白,從玩具到生活的機制也可能會產生分歧,因為遊戲的設計方式似乎允許玩家完全忽略體驗的物理方面,如果他們願意的話。也許這是一件好事。
無論玩家是否選擇購買實體飛船和組件,《星鏈:阿特拉斯之戰》都是一款出色的動作冒險電玩遊戲。畫面很棒,飛行感覺流暢輕鬆,無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在地球外,戰鬥和探索都是令人愉快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任務多樣性和大量的自訂選項可能會讓一些玩家望而卻步,但那些堅持玩這款遊戲的人將享受到一款精美的太空射擊遊戲,其中有足夠的內容讓他們在可預見的未來忙碌起來。
此評論是根據發行商提供的 PlayStation 4 下載代碼。 《星鏈:阿特拉斯之戰》在零售和數位商店有售,售價為 59.99 美元,包含基礎遊戲的玩具入門套件售價為 74.99 美元。遊戲已被 ESRB 評為 E 級,適合 10 歲以上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