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紋章外傳》如何成為系列的害群之馬

任天堂長期以來一直在嘗試其特許經營權——有時是無意的。當美國任天堂公司的「遊戲大師」霍華德·菲利普斯認為《超級瑪利歐兄弟2》對西方粉絲來說太難時,該公司透過將其中的角色替換為馬裡奧和他的朋友,重新調整了更簡單的《夢工廠:心跳恐慌》的用途。更出名的是,《薩爾達傳說 II》透過在戰鬥中切換到側視圖並引入類似 RPG 的角色進程,淡化了原作純粹自上而下的視角和自由形式的探索。

由於各種原因,這兩個標題都被追溯歸類為支線故事。在其他情況下,任天堂在開發初期就意識到遊戲的核心概念是非正統的,並主動給它們起了副標題“外傳”,日語中的支線故事,特別是與另一部作品相關的故事。 「Gaiden」標籤為開發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來進行實驗,向日本玩家傳達他們應該期待意想不到的事情。 《薩爾達外傳》,又名《梅祖拉的假面》,是最受歡迎的案例——它重新混合了時之笛的角色,添加了計時器,並強調了地下城的支線任務。

《火焰之紋章外傳》是任天堂先發制人地將續作歸類為橫向步驟而不是飛躍的另一個例子。 《火焰紋章外傳》由任天堂於 1992 年 3 月在紅白機上發布,對於兩年前發布的第一款遊戲的粉絲來說,它既熟悉又不同。作為戰術角色扮演遊戲,《外傳》要求玩家在戰場上機動單位,在攻擊前考慮森林和丘陵等地形,根據回合製進行戰鬥,並遵循錯綜複雜的故事情節。

《火焰之紋章外傳》的幾乎所有其他方面都是全新的,或者是對第一款遊戲進行了修改。之所以有這麼多戲劇性的變化,源自於系列創作者兼導演加賀翔三對精緻的渴望。雖然第一款遊戲廣受好評,但加賀像大多數創意類型一樣,發現很難忽視缺陷。外傳是他完善自己想法的機會。

加賀外傳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移動。第一款遊戲由戰場組成。玩家逐一移動他們的單位,就像棋盤上的棋子一樣。對於《外傳》,加賀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一個包含可以自由探索的城鎮和地下城的主世界。

當玩家遇到敵人時,視角就會轉變為回合製戰鬥,戰場由網格組成,就像第一款遊戲的地形一樣。大多數戰鬥是在玩家殺死某個區域中的頭目或所有敵人而不是佔領大門之類的位置時贏得的。在第一款遊戲中,武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損壞。外傳為每個單位配備了永不損壞的預設武器。這種變化,再加上單位透過升級而不是透過裝備音調來學習法術,減少了庫存管理,讓玩家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戰術上。

儘管《火焰之紋章》的主要內容,例如武器三角形(一張關於優點和缺點的布石頭剪刀圖表)和支持系統(透過角色成為朋友或浪漫地參與並產生後代成長為新一代英雄的紐帶)並不是「後來才確定,外傳允許玩家透過將主角塞莉卡和阿爾姆並肩作戰來增加致命一擊的幾率。

《火焰之紋章外傳》中的元素大多是成對出現的。賽莉卡和阿爾姆是朋友,也是收養的兄弟姊妹。故事圍繞著兩個神和兩個王國因兩種相互衝突的意識形態而發生戰爭的故事。就連故事也出現了分歧。阿爾姆和塞莉卡最終站在了衝突的對立面,阿爾姆深入參與了戰爭,而塞莉卡則調查一名關鍵人物的失踪。

正如玩家所期待的,隨著系列的繼續,《外傳》的故事和戰鬥相互告知。在原版遊戲中,每個單位一開始都是一個不可變的類別,而《外傳》則讓玩家透過參觀神社將部隊升級為不同的類別。例如,阿爾姆一開始是一名戰士,並努力成長為英雄,而塞莉卡則從女祭司晉升為公主。促銷不僅可以帶來遊戲玩法優勢,還可以隨著故事的發展為角色注入一種進步感。

與《薩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一樣,《火焰之紋章》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擺脫了《外傳》的大部分影響,並回歸了原版遊戲的機制。當任天堂在今年稍晚發布《火焰之紋章迴響》時,《外傳》將有機會大放異彩:瓦倫西亞之影3DS 版-第二款遊戲的重製版,並且首次在日本以外地區發行。

在 1 月的任天堂直面活動中宣布,《瓦倫西亞之影》的故事發生在對名義大陸進行徹底重建的過程中。城鎮等地點仍然可以探索,儘管是從背後的角度來展示重製版的增強圖形,並且具有戰術傾向的回合製戰鬥決定了戰鬥的流程。

其他細節,例如《瓦倫西亞之影》是否會融入新的火焰紋章裝飾,如武器三角形和支持,仍然未知。除非發生不可預見的災難,否則《外傳》的重製版應該會受益於《火焰之紋章》現在比全盛時期更受喜愛的事實。就像該系列標誌性支援系統的後代一樣,大批新粉絲與老玩家一起焦急地等待更多由角色和戰術驅動的功績。


《火焰之紋章迴響:瓦倫西亞之影》預定今年 5 月在任天堂 3DS 上發布。系列的第一部移動作品,火焰紋章英雄,現已適用於 iOS 和 Android 平台。

大衛‧克拉多克 (David L. Craddock) 撰寫小說、紀實作品和雜貨清單。他是《Stay Awhile and Listen》系列和《Gairden Chronicles》系列青少年奇幻小說的作者。寫作之餘,他也喜歡玩《瑪利歐》、《薩爾達》和《黑暗靈魂》遊戲,並且很樂意詳細討論《黑暗靈魂 2》成為該系列最佳遊戲的無數原因。線上關注他:davidlraddock.com和@davidlcraddock。